2017-04-16

黃志達先生簽約居然頂層(武漢)設計中心「大師之家」

採訪背景:近日,武漢設計圈迎來大事件!花重金打造的“國際化設計平臺”——居然頂層(武漢)設計中心正式開業。國際設計大師梁建國、香港頂尖設計師黃志達先生等設計領域傑出代表蒞臨現場,並成為居然頂層(武漢)設計中心“大師之家”的簽約代表設計師。作為標準迷妹一枚,瞄準實力派中的顏值擔當,新浪家居記者對黃志達老師進行了專訪。

 image001.jpg

活動現場大咖雲集,設計界、藝術界學者及媒體代表共同參與

 

image003.jpg

大師論壇環節,黃志達老師分享自己對生活和設計的理解與態度

專訪嘉賓:黃志達先生(Ricky Wong)/Ricky Wong Designers創始人

專訪媒體:武漢新浪家居

 

image005.jpg

在生活中,總有一些難以複製的佼佼者,他們既是顏值擔當,又是實力派。明明顏值爆表、氣質非凡,卻偏偏還要比任何人都努力,更願意用實力說話。在設計界,黃志達老師對此進行了很好的詮釋。

真正開始關注黃志達老師,是從《設計師黃志達烹飪首秀:當設計遇到美食》開始,無論是挑選食材,還是和小朋友的互動,畫面都非常有愛。

image007.jpg

烹飪是黃志達老師所喜愛的,利用週末的閒暇時間,為家人和孩子做一頓豐盛的美味佳餚,不僅有利於培養家庭感情,同時,通過食材的準備、翻炒、火候的控制、裝盤等一系列慢工出細活的過程,也能夠很好的調節、控制自己的情緒。

烹飪,不止於滿足食欲與味蕾,更重要的是感知過程的細膩,達到內心的平衡。

image009.jpg

除烹飪之外,拉力賽車、帆船等項目也是黃志達老師的所愛。“拉力賽,爆發力強,講究準確率和敏捷度;帆船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,需要快速的反應和信任度;漂移是個人的控制力……重要的不在於玩,而是調節平衡生活、工作、處事、處人。”

你一定也會好奇,大神級的人,是否也會追一些當下的熱播劇!剛從歐洲歸來,還沒來得及與孩子共度週末的黃志達老師表示,文學作品的吸收是必要的,電視劇太長,已經很久沒看,但偶爾也會看一些口碑推薦劇,或走進電影院看一些電影短片。這些濃縮的精華裏,反應的是人生百態,從中可以去熟悉不同地方的生活文化。

image011.jpg

黃志達老師準時出席在活動現場

 

“跟小孩在一起時,我希望我的年齡降到跟他差不多,可以跟他做朋友;跟老人相處,我希望在年紀上拉升到跟他一樣,具備一定的成熟度,又不失真誠活潑的一面。”黃志達老師認為,在生活中,每個人都在扮演來來去去的不同角色,我們需要不同的角色轉變去符合當下,正如設計,也是一樣。

好的設計,是能夠觸動到委託方、使用者的設計,而不是別人眼中認為好不好的作品。別人認為的好不好,都不是你的委託方,都不是當下真正需要的。“要做到好的設計,其實並不難,試想,如果你是那個委託人,你去體驗他的心,他要的東西,把自己的姿態放低,做出來的一定會是他想要的東西。”

image013.png

image015.png

image017.png

深圳灣公館 作品展示

新浪家居:看到您此前的採訪中有說過,每一個設計師都是跟著時代在變化,並且強調設計不會一成不變。您現在的作品和早期的作品相比,發生了哪些變化?

黃志達先生:中國改革開放,讓一批人領先富起來,他們追求的是顯像的設計,害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富起來了。到了2000年,又一大批人也跟著富起來,他們開始懷念過去,懷念農耕年代的樸素自然。如今,全國對設計的熱愛,對生活的嚮往,已經達到了很高的精神需求,人們開始認為,生活應該是從功能的便利性,從生活的需求出發,這才是根本,其他的東西不過是一種符號和貼面而已。

所以結合需求方,當今的設計都在研究,當我的房子、空間越來越小,但是我的思想、欲望越來越大的時候,該怎麼辦?我想,再富裕的人也都需要收納、需要空間的完整性,所以我們希望借用互聯網、多媒體或者說人工智慧,結合到我們的居住空間,把我們的空間收納重新做梳理,重新定義它,來符合不同人、不同時代的需求。將這兩者結合,再去考慮精神、藝術、美學的問題。

image019.png

image021.png

image023.png

半島城邦 作品展示

 

新浪家居:越來越多的設計師會去國外旅遊、學習,尋找藝術、靈感的源泉,您覺得哪些地方是值得設計師一去的?或者有哪些建築、設計曾經讓您眼前一亮,倍感驚豔?

黃志達先生:在設計這條路上,無論是新手,還是從業多年的“老司機”,大家都有一個共性,那就是保持著一顆想要不斷學習進步的心。但學習是多元化的,我們每天都在遇見,不同的人、不同的生活,從中吸收不同的設計需求、設計靈感。

我不認為一定要到某一個地方或者看某樣東西,才叫真正的學習設計。設計更多的來自人與空間,或者人的生活,圍繞的都是人。

人是沒有標準化的。如何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方式,更便利的生活功能,進而再提升生活的美學,是我們需要研究的。去哪里只是一個過程,我們需要記下的是所有過程中的精神,這樣才會有更多源源不斷的靈感。

新浪家居:您出生於香港傢俱世家,從小耳濡目染,與設計結下不解之緣。在您的設計之路上,哪些人給您的影響最深刻?有哪些品質和習慣,是您至今受用的?

黃志達先生:家族裏面很多長輩都是我的啟蒙老師,我的堂兄們也給了我很多推進力。要說幫助最大、影響最深的人,我覺得是我的委託方們,沒有他們給我機會,我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走出來。還有我們工廠的老師傅,他們不僅讓我對“大師”一詞有了認識和理解,這種認真做事的精神也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。

不同時段都會有很多不同的領航者,最早看到貝律銘老先生的精神,啟蒙我的爺爺,我家族的不同人,我的客戶,他們都會在不同時刻給我鼓勵和支持。影響和幫助我的人很多,我想接下來還會有更多,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不同時段遇到不同的貴人。

讓我一直受用至今的還有“對事情永遠不要放棄”的精神。我們總講辦法總比困難多,很多事情,並不是絕對性的沒有解決,而是人放棄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。

當下的人為什麼會糾結,因為不放棄。糾結不是一種病態,也不是沒有主見,我認為糾結是對一件事情的答案不那麼輕易的妥協,在設計上也是一樣,經常的自我推翻,不願意去妥協,就是為了尋找更好的辦法和解決方案。

新浪家居:如今行業對設計師的評斷,往往不是這個人設計功力如何,他最近完成的項目怎樣,而是他的曝光量如何,拿過多少獎,做過多少次演講,接受過多少次採訪……您怎麼看待這種現象?

黃志達先生:很多人都在問,年輕設計師如何成為大師,成為心中的誰誰誰。其實,每個人有自己的路,應該要認知自己的路該怎麼走,其他人,先前者都不是一個完全可複製的模式。

各行各業的人都一樣,不可能一夜之間或者短期之內,成為一種氣候,但精神是可以影響的,好好去做一件事情,不斷地去研究、去沉澱,從過程中調整個人的看法和方略,自然而然,是金子總會發光。
(編輯整理:武漢新浪家居 孟麗)

Next News